跳到主要內容

【學人專欄】從京都到愛丁堡的法學之路

最後更新日期:2023-11-09

作者 : 陳德穎

獎學金:教育部公費留學獎學金

專業領域:法律學群

現職:博士班研究生(專業領域:公法學)

 

2012年至2017年間,我就讀臺北大學法律系學士班畢業後隨即考取律師考試和日臺交流協會獎學金,於2019年至2022年赴日攻讀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碩士課程。因為研究領域主要為網路言論自由,特別在於防治網路假訊息之部分,但在日本此研究相對為新興領域,考量之後的人生規劃,在京大畢業前夕我便決定轉換跑道,申請具有科技及法律研究中心、位於英國的愛丁堡大學的法學博士課程,並有幸通過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

因雅思成績未達校方的要求,我申請2022年9月的入學被拒後,2023年1月又被延至9月才入學,真的是一波三折,整整經歷了11次的雅思考試後,我終於如願以償來到心心念念的愛丁堡大學。

 

 

愛丁堡是個丘陵城市,即使走在室內隨時都有爬不完的坡道或樓梯,進入一家店的一樓或許已是另一街道的二、三樓,更別說多變的天氣。距抵達愛丁堡屆滿兩個月,僅就自己的所見所聞來分享,這裡大概在進入十月起平均溫度便會降到約十五度以下,日照時間也是肉眼可見的明顯減少,從剛來的六點日出,到現在八點還不知道太陽在哪裡,此情形入冬後只會更嚴重,據說下午三點以後就沒有太陽了。雨隨興的落下,通常都不算太大但風則非常地強勁,所以當地人通常都穿著一雙好走的防水鞋,再搭上一件防風防雨的外套,鮮少見到撐傘的人。

 

 

愛丁堡大學是所歷史悠久的學校,其法學院建築本身更是存續近三百年。博士班的學人在入學時會有各式的說明會和迎會,每位學生會指配有兩位指導教授。一年級的重頭戲在於下半學期時會有一個小型發表和一個考核,小型發表約在每年三月舉辦,十分鐘口頭報告自己的研究主題,並由博士班導師先行發問。考核則由指導教授安排,從六月到十一月間都可能舉辦,會有三位教授針對研究計畫的可行性進行確認,若不能通過考核就不得升上二年級。

至於二年級以後,不只可以被分配到研究室的固定座位(一年級只有流動式座位可以使用),也會開始有Tutoring(課後輔導學士生)或Research Assistants的兼職工作可以申請,立志成為教授或走實務工作者也有相關培訓機會和實習機會可以申請。

 

 

在臺灣及日本求學時,我便明白主動學習的態度所帶來的優勢,譬如學士班時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或在碩士班時主動聯繫老師都可幫自己爭取到不少的機會。在愛大也不例外,即便博士班不需要上課,仍應主動向指導教授要求旁聽和參與研究相關之課程,不論專業性或技術性甚至是語言課程,因為課表是公開,只要有時間會盡量旁聽包含學士、碩士班的課程並積極參加各式講座。

另外,社交活動也是必須且重要。愛大非常的國際化,博士班共有17位同學分別來自12個不同的國家。雖然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因大家都是離鄉背井來求學,即便是一起上課、念書、聊天就能驅散在異國生活的寂寞心情及對於語言的不安。或許其中幾位將來會在學術界發光發亮,藉此先建立人脈的重要資源,不僅可以排遣生活,也可為國民外交而努力。

 

 

對我來說求學生活就像一場冒險,航過無垠知識的海洋,走過多樣文化的森林,不僅豐富了學識也開拓了視野。因教育部公費獎學金,我得以再度出航,也祝福大家都能勇敢踏出追尋夢想的那一步!

TaiwanGPS 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