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專欄】工作之餘還敢休息, 如何準備公費留考?
作者 : 劉子瑜
獎學金: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
專業領域:文化資產及博物館學
現職: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行政專員
2020年3月,原應在漫長冬天結束後準備迎來春天時完成碩士論文,但竄起的Covid-19疫情襲擊歐洲情況下,我在混亂的航班裡幸運地獲得一張從瑞典回臺的機票,碩士的最後一哩路也轉變為在居家隔離和遠端連線中結束。
出於對博物館的喜愛,在回臺灣之後也有幸錄取到相關場館的工作。但因疫情而必須提早結束在歐洲研究和讀書的惋惜還是難免隱約在心裡,因此在工作近三年後決定報名公費留考,希望在擁有一些工作經驗後,可以能結合實務更精準的深入研究。
然而要在工作之餘準備考試並不容易,希望能在有限的篇幅內分享我如何在下班之後與週末時間準備公費留考,包括練習考古題,閱讀相關書籍和文件,以及最重要的適時讓自己獲得充足休息。
出乎我意料外,練習考古題對我答題時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國文作文。因為考題不再是小時候考高中或是大學針對特定文本的解讀,而是提供考生能夠展現自己論述與表達的機會;因此,練習國文考古題,一方面可訓練我針對特定觀點的論述能力,另一方面更訓練自己在習慣電腦打字後,重新回歸提筆練寫的速度。
除了練習考古題外,我比平常花更多的時間閱讀相關書籍和文件,也是為了讓自己在考試當下能夠更快反應並開始作答的要件之一。以我報考的科目為例,博物館在近年的發展過程中提到了新博物館定義,倡議博物館除了研究、典藏、展示等既有核心功能外,更被賦予透過核心能力以回應社會責任的角色。透過了解考科中新的概念和案例,我在考試中也能更堅定支撐自己的論點。
然而,除練寫考古題和了解自己考科領域的時事外,對我而言更重要的是適時地休息。由於在準備考試期間除了要面對本身繁重的工作,也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練習筆感和閱讀考科文獻,累積下來的壓力很可能讓人覺得疲倦或是停滯。因此,適時地在讀書計畫中,安插幾天完全不讀書,對我整體準備考試的路程是很有用。在這些不讀書的時日,我會去爬山、看小說、也和朋友去外縣市體驗不同的事物,因為知道自己有依照整體的準備進度邁進,因此在這些完全不看書的日子中,我也能夠完全投入,不用擔心進度落後或導致原先預計放假的日子也無法好好休息。
休息結束後,我也可以因全心放假得到充分的休息與思緒沉澱後再整合,有助於能更快速回到由工作和讀書交織成的例行生活裡。盡量降低在玩樂時想著讀書,回歸讀書和工作時卻又想著放假和休息的惡性循環。在這樣來回的練習後,我相信這也會是在未來讀書期間需要煉就的能力。訓練自己能夠在計畫的讀書研究時專心一致,並且在規劃休息的時候全心地放鬆。這個一邊讀書一邊準備考試的經驗是很珍貴,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初試,除了考驗我們安排自己時間的能力,更考驗著我們心態的堅韌度。如何成為一位讀書時全力以赴,休息時能盡情讓自己好好放鬆? 這都將成為我們努力學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