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人專欄】「踏入牛津大學成為高級研究員」疫情後留學英國求職之路

最後更新日期:2022-11-21

作者:陳子瑄

獎學金: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甄試

專業領域:公共衛生、流行病學

工作經歷: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員

 

-

 

我自2017年至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讀博士,於今年初通過論文口試,順利拿到博士學位。我畢業於成功大學物理治療學系、臺灣大學物理治療研究所。在受過臨床復健科學的訓練後,於2013年畢業。之後對於以「群體」和「人口」為單位的疾病預防研究甚感興趣。於是畢業後,我在學術圈以及非營利組織任職,透過科學研究和民間團體的健康倡議活動,讓我對於人口健康和公共衛生的議題更感興趣,計畫留學英國攻讀公衛博士。後來所幸成為106年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的受獎生,開啟我的讀博之路。

 

 

由於英國博士制度在時程上相較於美國制度更為緊縮。入學就要開始撰寫研究計畫,擬定研究大綱和執行文獻回顧等里程碑。但也由於在提交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的同時,就已經知道自己想做的研究領域方向和題目(多虧了自己在申請獎學金的時候積極蒐集資料、閱讀文獻,及多方面充實自己領域知識的不足。這對於準備留學或申請留獎的人都是很好的事前準備)。在英國,老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像極了朋友。我與指導老師亦是如此,他會在你研究遇到瓶頸時,適時的引導你及介紹資源。大多數的老師都是以「準時畢業」為原則帶領你一步一步從「科研小白」逐漸累積學術經驗成為能夠獨當一面的學者。

 

在英國讀博士期間,有很好的學術資源,尤其在頂尖學府,身邊處處有發表研究像是在寫學術日記一樣。其實一開始,我備感壓力,深怕自己不如人。在留學英國前,我從沒有寫過英文研究文獻。讀博士,做研究,我最大的收穫就是培養了我「說故事的能力」。沒錯,在任何科學研究的領域發表論文、做研究,都是在培養自己的邏輯思考和說故事的能力。不論研究發現是否重大或只是建立在已知研究的改良,只要能夠把故事(研究動機、方法、結果、應用)說得好、寫得好,大部分都能是一篇好的科學文獻。也就是這樣訓練自己學術寫作、研究分析方法,全面提升基本實力,在一路寫博士論文的同時,也發表了共7篇的第一作者論文。當然,科學研究重在質而非量。但有了這些籌碼,不論未來想再繼續科學研究或是轉業界,都能夠開啟夠多的通路。我也因為這樣,能夠錄取英國牛津大學奈菲Nuffield 健康科學院(Oxford University's Nuffield Department of Primary Care Health)成為第一個此單位的臺灣研究員(Senior Research Fellow)。

 

 

後疫情時代-留學生在英國好找工作嗎?

為什麼很多人都說留學英國後留不下來? 其實大家口中的最大原因就是:找不到工作。我在英國留學這幾年,接觸了不少留學生、打工度假者、移民創業者,找工作這個問題就像是一個偽名題。一方面,因為脫歐的關係,人力緊縮,英國職場上有上千、萬崗位的空缺;但另一方面,同為留學生的我也不禁感嘆,找工作好難!其實,留學生並不是在英國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讓自己滿意的工作」。

 

失業率是客觀數據;自己滿意是主觀情緒。我認為留學生找不到自己滿意的工作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對市場不夠了解,前幾個星期沒消息,就定義自己已經失敗了。但據我所知,其實英國本地的畢業生也都需至少4-6個月的時間來找到自己的第一份全職工作(註一)。第二個原因,就是對自己喜歡什麼不夠了解,既使拿到工作,也覺得好像不夠好,做起來可能沒有成就感,因此還沒開始,就對工作不滿意、沒有激情,因此不斷徘徊於短期工作。第三,就是過分的比較心態,不管投的公司給多高的Offer,都覺得不夠。在基於自我價值之上,也要衡量這樣的心態,會不會過於眼高手低了呢? 其實按照英國就業數據,碩士畢業後的九個月內拿到20-30K一年的英國工作,可能就已經超越了90%的留學生了,也超過50%的本地人了(註二)。以這個當作基準點,在依照自己的實力、就業方向,穩扎穩打,既使起薪差強人意,只要是有熱情的行業,入場券到手了,其實加薪、升職也就是幾步之遙了。

 

註一: Job Search Statistics UK | Updated Jun 2022 | StandOut CV (standout-cv.com)

註二: Graduate salary UK 2022 | graduate-jobs.com
 

 

 

英國求職應有的心態

 

我的求職之路也並非一路順遂。自年初畢業後,花了近6個月,投了近10個(數量不多,因為我的目標很明確),真正進入面試階段的有4次,其中,3次失敗,最終1次,終於拿到自己目標單位的Offer。

 

這個過程中,我與大部分的留學生、求職者都一樣,好幾度心灰意冷,心念動搖。但想起一句學術圈的金句:在學術圈被拒絕是家常便飯!No 並不是真的No,而是「Not now」。換言之,並不是你不好,而是時機會未到。論文投稿、被期刊拒絕是家常便飯,找工作也是雷同的道理。相信自己的價值,求職面試是「雙向」的,單位在評估你的合適度,而身為被面試者,也應該評估這個單位是否符合你的願景,能夠提供你資源發揮。而最重要的是:自己與這個團體屬性,有沒有共同的磁場(vibes)。倘若在面試時針鋒相對、處處刁難,既使被率取與之成為同事,相處上可能未必融洽。因此,面試看實力,但也別忽略「軟實力」的部分。工作在找人才,你也在找自己的舞臺。

TaiwanGPS 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