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學人專欄】赴德法兩國一圓留學夢

最後更新日期:2025-01-13

赴德法兩國一圓留學夢

作者:蘇靖傑

獎學金:108年歐盟獎學金/ Euroculture: European Politics, Culture, and Society in a Global Context

研究領域:文化教育政策

現職:政府機關

 

前言

非常開心有機會將自己準備申請此學程以及教育部歐盟獎學金的經驗分享給想出國留學的學弟妹們參考。文化事務向來是我醉心投入的領域,大學畢業後先後在地方及中央政府文化機關(構)工作,累積些許經驗後決定追求長年放在心中的夢想──出國留學。當初因為工作的關係,距離申請截止日只有1個月的時間,因為一直都有出國留學的打算,也知道自己期望的目標,所以兩週內就完成所有申請資料,剩下的時間就準備托福、加強德文並修習英文學術寫作課程。

 

獎學金申請

如果沒有獎學金的資助,我便無法如願出國求學,分享下列幾點申請獎學金的技巧,但因為教育部歐盟獎學金的甄試簡章有大幅度的變更(名額及金額都加倍,大家一定要把握機會!),同時也取消面試改純書審,詳細規定還是以教育部網站公告為主(https://www.scholarship.moe.gov.tw/eu),如果有相關工作經驗絕對是加分項目。另外還有歐盟聯合碩士學程Erasmus Mundus Joint Master’s Degree(EMJMD)全額獎學金是依照全球不同區域來分配名額(學費全免,還有旅行及簽證費、生活費1,400歐元/月,折合新臺幣可達160萬)。此外,尚有Erasmus+的經費可以申請,在第二國家修課或實習時,可向原學校申請補助,名額依學校而定,金額依前往國家而有所不同,修課、實習得各申請一次。

 

哥廷根大學主校區

史特拉斯堡大學宮,由德國建築師所建

 

學程簡介

Erasmus Mundus學程以荷蘭哲學家、神學家伊拉斯莫為名,他生前於遊歷歐洲各國時傳播知識、拓展視野;Mundus則是拉丁文「世界」的意思。此學程要求至少在兩個國家、兩所不同學校修課,並獲頒雙聯學位,除厚植國際移動力的同時亦能體驗不同文化的風情,效仿伊拉斯莫的精神。以Euroculture學程來說,我們有8所歐陸大學及4所歐陸以外的學校可選擇,學生可依修課興趣及論文主題選擇第二學期的學校。

 

班上同學的組成也相當多元,第一學期在德國哥廷根大學,班上同學多數來自歐洲,部分同學同時具有歐盟與非歐盟的文化背景,當討論身份認同議題時,總能結合自身經驗給予獨到的詮釋;身分認同對於歐洲人來說,是個複雜的議題。第二學期如願申請到第一志願法國史特拉斯堡大學就讀,卻遇到新冠肺炎疫情,導致課程安排與期待嚴重不符。第三學期我前往位於柏林的NGO Institute for Cultural Diplomacy (ICD)實習4個月,並透過先前工作的經驗及人脈,訪問駐德國大使謝志偉教授關於推動臺德文化交流的經驗,並撰寫新聞稿上傳至ICD網站。第四學期回到德國哥廷根大學撰寫碩士論文。

 

左圖:學人拜訪駐德國代表謝志偉大使,與一同在ICD實習的義大利生留影;右圖:學人與同學逛哥廷根聖誕市集

 

國外生活求學

一人隻身在國外需學習獨立打點生活大小事,這也顯示掌握當地語言的重要性,除了融入日常社交生活以外,對於研究主題的文獻取材也有所助益(文組可能較有此考量,但理工科學術界通用的語言似乎都還是以英文為主)。哥廷根大學及史特拉斯堡大學皆具有歷史悠久的學術傳統及科研實力,據校方統計,截至2024年,哥廷根大學共培育47名諾貝爾獎得主;史特拉斯堡更在德、法兩國主權多次交替之間,二戰後才又劃歸法國。造紙術的發明者古騰堡曾長住於此、歌德是史堡大學的校友、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倫琴也曾在史堡大學任教(他們今日普遍被視為「德國人」)。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除激盪出不同的教育思維,還可接觸到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拓展人脈、交流意見,這也是相當難得的經驗。

 

哥廷哥大學及史特拉斯堡大學皆具有歷史悠久的學術傳統及科研實力......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除激盪出不同的教育思維,還可接觸到不同專業領域的人,拓展人脈,交流意見,這也是相當難得的經驗。

TaiwanGPS 吉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