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文稿】TaiwanGPS留遊學宣導說明會〔第6場次 身心障礙生場次〕
發光的不只是夢想,更是勇敢追逐夢想的你!
近年來教育部提供留遊學獎學金機會,讓每個人都能追尋夢想並開拓視野。這次特邀林祐禾、柯郁芸及鄒詠婷三位學人,分享他們勇敢邁向屬於自己的精彩旅程。
超過三十歲又如何:從留學準備、融入國外生活、到回臺灣後的親身體驗-林祐禾學人
林祐禾學人是107年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獎學金得主,就讀於美國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管理學碩士。他的故事,不僅是追求學術夢想的精彩篇章,更是一段勇敢與堅持的感人旅程。大學時期,面臨人生的重大轉折,從可以自由行走到需要坐上輪椅,身體的限制帶來無法忽視的挑戰;然而,他並未因此停下腳步,在家人和信仰的支持下,學習接納自己的不完美,並下定決心勇往直前,追求心中的夢想。
祐禾學人提出四大建議,給予有志出國留學的學子們:(一)知道自己要什麼,清楚了解自己的興趣和目標,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向;(二)了解自身優勢,發掘自身特質與長處,並善加利用;(三)了解環境優勢;(四)清楚知道遊戲規則,充分閱讀相關規定與資訊,不需過度依賴代辦,可從找尋資源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學校及興趣是最佳的方式。學人特別強調,學校的資源其實非常豐富,從學術上的資源到生活協助,都能幫助學生克服異鄉生活的挑戰。他建議學子們一定要積極主動善用這些資源,不要錯過任何可以幫助自己的機會。
回憶在異國求學的日子,祐禾學人坦言,雖然過程充滿挑戰,但他學會了如何勇敢表達需求及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當遇到困難時,他都努力尋找解決方法,也因此認識許多來自不同領域的夥伴。這些人際連結,不僅讓他在陌生的國度找到安全感,更豐富人生經驗。他表示很感謝家人給予自己建構正確價值觀的環境,讓他明白很多事情的關鍵不是困難與否,而在於是否願意去嘗試,並找到達成目標的方法。最後,他以一句聖經箴言勉勵學子們:「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立比書4:13》。
脫離舒適圈的試行錯誤-柯郁芸學人
柯郁芸學人是109年教育部公費留學考試獎學金得獎學人,目前就讀日本一橋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班,專攻刑事法學。郁芸學人指出,「試行錯誤」的過程是學習的重要部分,透過從錯誤中吸取經驗,不斷改進與成長。她表示日本的研究生制度,分成兩個不同時段入學,無論選擇何時入學,都需與教授先行聯繫。另外這個制度主要是提供外國學生,學習語言與專業課程。此外,語言檢定對於申請過程至關重要,學子們需提前規劃並投入時間準備。隨著考試制度不斷更新,建議學子們充分了解各個心儀學校的最新規定,避免遺漏重要訊息。
郁芸學人表示學子們不必過於擔心經濟壓力,因除公費、留學獎學金外,其實日本機構還提供多種形式的獎學金,有些獎學金又分須償還和無須歸還的部分,因此建議學子們應仔細閱讀申請簡章,權衡各選項並選擇最適合的資源。她提到語言障礙是許多外國學生面臨的共同挑戰,例如:閱讀文獻必須投入大量時間來學習。她建議學子們可透過AI軟體與其他高效工具來輔助學習。此外,也可多參與學術研討會,不僅可與來自不同學校的學者與學生交流,以大幅提升學術能力與視野。
郁芸學人分享身處國外學習必定會遇到文化差異的問題,在日本「讀空氣」與集團主義等文化衝擊下,在特定場合中的從眾行為會帶來些許的壓力,但這也是了解日本文化及學習如何適應陌生環境的重要契機。她也分享日本政府為身障人士提供一定程度的福利補助,然因日本各地區政策有所不同,建議學子與相關專業機構及學生醫療單位聯繫以了解更多資訊。至於旅遊福利,提供給外國學生的優惠相對有限,僅新幹線票價有提供身障人士優惠福利,她認為赴日留學是一次走出舒適圈的機會,不如花點時間走走看看不同的日本景色。最後,郁芸學人勉勵學子們,將留學視為一場自我探索與成長的旅程,透過學術上的深耕與文化上的浸潤,不僅能學習並了解日本的優點,也能審視自身的不足,進一步提升自我能力與視野。
在世界的舞臺,看見自己的優勢-鄒詠婷學人
鄒詠婷學人是107年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甄試得獎學人,過去曾於荷蘭萊頓大學修讀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並榮獲今年教育部玉山青年學者獎,也因該獎項返國並擔任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將她所學的經驗與專業,繼續耕耘學術與教育領域。詠婷學人雖於求學期間面臨特殊病情挑戰,她依然秉持堅韌精神,將困難轉化為成長的動力。此外,她分享在求學過程中展現跨領域的學習精神,將不同階段的經歷化為研究的養分,在經驗化為研究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環境的多層次影響及個體差異,並在研究上結合不同領域專家的合作與經驗,才能有效推進研究的深度與廣度。
詠婷學人表示在攻讀博士學程前,首要關鍵是了解自己的研究興趣,她建議學子們先鎖定相關實驗室與教授,進一步聯繫並確認彼此研究方向的契合度,並考慮環境因素的重要性,例如歐洲的多元文化與英文普及性,這些都成為她選擇荷蘭的理由之一。在出發前資金規劃也相當重要,荷蘭提供多樣化的資源,包括大學獎學金、企業補助、在臺協會支持等。此外,她表示荷蘭的博士學程多數視為一種工作,申請途徑分為自籌經費與應徵博士職缺。她提醒學子們,無論哪種方式,都需準備完整的申請信件,清楚表達研究動機與目標,並展現與教授研究的互補性,會是成功錄取的重要關鍵。
在荷蘭留學,詠婷學人面臨語言、文化適應及居住挑戰。荷蘭文化屬直接溝通,留學生需要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同時,荷蘭的房租高昂且房源緊缺,學子們都需提前規劃。她提醒未來前往荷蘭留學的學子們,對於相關的移民政策的改變及物價情形,都必須格外關注。她表示儘管挑戰重重,在這段旅程中仍收穫良多,並從中學習多套溝通方式,了解自己的能力與界限,對自我定位與價值有更深刻的認識。現今荷蘭校園內的多元融入環境,以及不斷改進的輔助資源,也能提供學子們豐富的資源。
最後,詠婷學人強調,博士研究不僅是個人的學術追求,更是與社會連結的重要機會,她鼓勵學子們發掘自身經歷的獨特性,並認為最好的開始是以此為基礎建立與教授、社會的互通性,創造雙贏的合作機會,所有的經歷將會轉化成學子們的優勢,而將專業延伸與擴展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