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人專欄】醫師老爸的英倫教養札記
作者:谷大為
獎學金:107年公費留學考試
現職: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身心內科主治醫師
我是精神科與睡眠專科醫師,在臺灣的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工作了十年後,2021年至2024年在全球精神醫學研究首屈一指的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心理神經科學院(Institute of Psychiatry, Psychology and Neuroscience,簡稱IoPPN)取得老人精神醫學博士,博士論文的主題是透過穿戴式科技深入理解失智症長者的睡眠、精神行為症狀以及環境光線對於這些症狀的影響(例如俗稱「黃昏症候群」1的現象)。
大學時,一位在國外取得博士學位的教授隨興問了有多少同學想要去國外留學,那時候包括我在內,幾乎全班都舉手。這篇文章的題目「醫師老爸的英倫教養札記」其實是旅英期間我在國語日報撰寫的專欄名稱,我一直希望出國留學不只帶來自己的進步,也讓全家人共同成長。因此,在歐洲三年多的時間大約把三分之一全心投入研究,另外三分之一的時間與太太和念國小的兩個孩子一起探索體驗英國、歐洲教育與生活,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則和學校、社區中的朋友一起參與甚至舉辦了學術以外的各種活動。父親在我念國小的時候受政府獎助旅美攻讀碩士,我們因此在美國生活了一陣子。旅美的生活大幅拓展我的眼界,也成為全家人共同的美好回憶;因此大學時舉手的我,心裡其實希望不只自己出國念書,更希望能夠將父親給我的美好經驗複製並傳承下去。
旅英期間能全心投入研究、與指導教授討論、深度思考,似乎對於研究的主題能有比較透徹、有創意的想法,初步的帶來的效益似乎是有機會發表在較為高分的期刊,而中長期的效益或許是逐漸改變思考模式。舉例來說,由於我的研究招募已罹患嚴重失智症、且有躁動、攻擊症狀的長輩來佩戴手錶型的腕動儀。研究開始前,過去以輕度失智長者進行類似研究的英國同事提醒我「長輩可能會破壞或遺失所提供的裝置」,要我特別小心。沒想到重度失智的長輩不但很少破壞這些裝置,還非常配合長時間穿戴。我將這樣的結果完整的分析後,發現重度失智的長輩可能因為穿戴式裝置對其屬中性刺激,如果有一段前導時期協助他們習慣,後續反而比輕度失智長輩更可接受長期配戴。進一步與歐洲最大的遠距失智症研究團隊RADAR-AD共同分析,我提出穿戴式裝置佩戴率在高齡者可能並非隨認知功能衰退而線性衰退,而是以U形曲線變化,也就是一開始配戴率會隨著認知功能退化而降低,但進入重度或極重度失智後,配戴率反而提升,這樣的成果分別受到失智症的高影響係數醫學期刊Alzheimer’s & Dementia12,以及醫療資訊學最高分期刊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3刊登。
大學時期的恩師,國衛院的司徒惠康院長曾告訴我,除了個人學術上的進步,他認為在美國史丹佛大學念博士的經驗對他最大的啟發是認識一個完善的制度。我在英倫也有類似的感受,英國的信託(Trust)與慈善團體(Charity)應該是舉世獨特的,許多名人,例如彼得兔的作者Beatrix Potter都將財產在過世後交付信託,成為公益財,我的研究有一部份的資金也來自英國最大的失智症慈善團體Alzheimer’s Research UK補助,而我曾經舉辦三年的Goodenough-Dickens Mental Health Symposium,也有來自狄更斯博物館(也是一個Charity)的補助,這樣的人文與公益精神,狄更斯在維多利亞時代就已經透過A Christmas Carol提醒世人了。
帶著家人一起出國留學雖然經濟上負擔較重,但是能夠透過家人、尤其是孩子的視角與環境,有不同的啟發,也確實看到全家共同成長。這篇文章礙於篇幅,無法將家庭教養與學術外的生活一一介紹,「醫師老爸的英倫教養札記」專欄就是希望將這些啟發與見聞記錄下來,也與讀者分享。博士畢業後的新專欄「醫療x科技 點亮銀髮人生」,希望在超高齡的臺灣社會繼續透過所學,發揮微小的影響力。
參考資料:
1. Guu T-W, Aarsland D, Ffytche D. Light, sleep-wake rhythm, and behavioural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of dementia in care home patients: Revisiting the sundowning syndrome. Int J Geriatr Psychiatry. May 2022;37(5). doi:10.1002/gps.5712
2. Guu T-W, Brem A-K, Albertyn CP, et al. Wrist-worn actigraphy in agitated late-stage dementia patients: A feasibility study on digital inclusion. Alzheimer's & Dementia 2024;20(5):3211-18. doi: https://doi.org/10.1002/alz.13772
3. Guu T-W, Muurling M, Khan Z, et al. Wearable devices: underrepresentation in the ageing society. 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 2023;5(6):e336-e37. doi: https://doi.org/10.1016/S2589-7500(23)00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