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後文稿】TaiwanGPS|114年度教育部鼓勵出國留遊學宣導說明會【中部場】
「隨知識走向世界,讓夢想打造人生!」114年度第3場留遊學宣導說明會邀請二位學人,分享她們在講學金申請策略與多元文化適應上的寶貴心得。同時我們也邀請到台日交流促進會的張欣萍講師,為學子們帶來實用的赴日留學準備指南,協助大家順利邁出留學的第一步。
運用留學經驗,創造人生價值──傅馨儀學人
傅馨儀學人為106年公費留學考試獎學金得主,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取得學研究科國際經濟法博士。目前為平鑫國際法律事務所律師、多斯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與臺灣類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馨儀學人雖覺得讀書很辛苦,卻可以在法律領域中游刃有餘,靠的是「追求人生的CP值」。理論和方法很多,但80/20法則她最拿手。她認為80%的重點往往在關鍵的20%內容裡,人生如此,準備公費留考也是如此。研讀考古題時,掌握那20%核心考點就已足夠。在非專業科目的準備,她更將CP值哲學發揮到另一層次。考前下載考古題,運用策略準備,結果得分甚至比專業科目還高。
由於在職場多年已有相當累積,若出國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機會成本。於是,她思考:在這龐大的投注之下,要如何做到顧及個人、家庭、職場和國家等方面,以獲取最大的回報?她同樣以「人生CP值」做全面性的評估,在歐洲與日本之間選擇了日本。她提醒,公費留學考試中,不同學門可選擇的留學國家有所不同,因此請同學要特別留意當年度的簡章規定。
追求CP值也讓她成為省錢達人。留學期間她住在東京繁華地段,從住處就能一覽完整的東京鐵塔。大家以為在東京生活必然昂貴,但她逆向思考,發展出一套便宜的生活秘技,最終的學費和生活費總支出並無想像中昂貴。
在赴日求學前,她與日本沒有淵源,僅學會五十音就出國攻讀博士了。初到日本產生生存交流的障礙,後來透過冷靜、觀察和模仿,解開了日本「讀空氣」的文化密碼。日本具有與臺灣截然不同的社會文化,她建議大家最好事先學習日文和了解日本文化,對於融入更能得心應手。同時,也鼓勵大家多參加交流會,結交朋友並從外國人的視角看臺灣,進一步體會出國留學的價值。最後,她引用偶像賈伯斯的一句話送給大家:「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不斷的保持求知若渴的狀態,並勇敢踏出國留學的第一步。
日本升學扎馬步──台日交流促進會張欣萍講師
張欣萍講師與日本深厚的因緣是從就讀日本的語言學校開始的。大學就讀會計系,後來在任職的集團裡因緣際會跨足到教育的領域,目前在台日交流促進會擔任講師,致力於推動留學與文化交流。有別於馨儀學人分享在日本的生活攻略,張講師從留學前必須掌握的基本知識切入,協助學子更完善的搜集資訊及順利適應當地生活。
日本為了接軌國際,在教育方面做了些改變。傳統上,日本的學制是以四月作為學年的起點,現今有些學校系所採九月入學。由於各校和系所規定不盡相同,張講師提醒大家務必詳讀招生簡章,特別留意關於外國學生的相關規定。另外,申請系所為四月份的入學的學生,要提早一年以上啟動申請流程以順利銜接。日本政府推出了 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 (SGU),這項改變使「日文」不再是唯一的申請門檻,參與的學校系所開放以英文能力報考,並提供英文授課及英文論文撰寫。雖以英文攻讀學位,但張講師依據個人經驗建議,具備一定的日語能力有助於融入日本的生活與社會。
在開銷方面,以目前的匯率和概略來看,一年的學費約新臺幣20萬元,生活費每月約新臺幣2萬元。外國學生每周可合法打工28小時,此筆收入約略可負擔在日的生活開銷。日本政府從2008年起推動「30萬留學生計畫」,目標是每年吸引30萬個國際學生赴日本求學,如今已突破30萬人。為吸引大量的學生,日本因此提供多項獎學金,相關資訊可透過交流會、JASSO 或 Study in Japan 查詢。日本方面的資金來源相當豐富,她也提醒大家別忘了申請我國教育部提供的獎學金。
張講師介紹從日本學制開始介紹,並以申請流程作為架構,涵蓋了五個大家最關心的環節,其中還包含了較特殊的「內諾」文化和研修生制度,內容十分實用。最後,她送給大家一句話:「やればできる」。只要肯做和嘗試,就會夢想成真,鼓勵大家勇於踏出第一步。
留學深造比你想得要簡單──過程中的成長與挑戰是生命的養分──王咏琳學人
王咏琳學人為109年留學獎學金得主,於臺灣取得碩士,在藝術圈工作多年後才攻讀博士,目前為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電影系博士候選人及講師。
自大學時期開始,王咏琳學人便很想出國讀書,但家庭的經濟狀況是個挑戰。她透過專業和能力,卯盡全力申請到了國外學校的全額獎學金。然而經過精算,加拿大高昂的生活費,只靠國外學校的全額獎學金仍顯吃力,因此她雙管齊下,同時申請教育部提供的獎學金。公費留考的獎學金雖然優渥,但取得學位後須返國服務,與她嚮往國外的職涯發展有所衝突,基於此考量因而選擇申請留學獎學金。她特別提醒大家,務必要仔細評估各類獎學金的義務,避免影響個人的職涯發展。
出國留學的學子都會面臨的大難題──找代辦還是自己辦。她觀察到有些透過代辦的學生雖進入一流學府,但入學後缺乏明確目標,學習態度較為鬆散。百大一流學府的競爭激烈,需要不斷地積極參與及持續自我提升,無法用打混的心態面對。除此之外,博士生除了要寫論文,還需要不斷地申請獎學金以支撐加拿大高昂的生活開銷,若用尋找代辦的心態可能難以在國外生存。她一手包辦自己的留學申請,在過程中的磨練帶來長遠的助益,因此她鼓勵大家自己辦理留學申請。
咏琳學人分享了申請學校時須注意的細節、博士生的工作樣貌以及如何善用大學資源等。由於加拿大是多元種族文化的社會,與臺灣高同質性的社會截然不同,對此她深有感觸,並以自身為例,特別分享如何建立多元的社會觀點及培養人際互動邊界的敏銳度。最後,她談到面對博士生的職涯挑戰,強調不管是學院的工作還是家庭,都比不上自律的健康生活,她幽默地提醒大家:「要健身喔!」